滑县金泰制衣服装有限公司 产业扶贫挑起脱贫“大梁”

滑县金泰制衣服装有限公司 产业扶贫挑起脱贫“大梁”

2020-03-24 聚焦
广告02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河南省推介十大农业产业扶贫模式
“三长制”联动呵护黄河流域生态 洛阳:打造增长极提高辐射力

滑县金泰制衣服装有限公司 产业扶贫挑起脱贫“大梁”


  3月18日,已经复工生产整整一个月的带贫企业——滑县金泰制衣服装有限公司车间里紧张忙碌,工人们戴着口罩,有的裁剪、有的缝纫、有的检测,丝毫看不到疫情对他们的影响。

  “我们复工的比较早,近期订单还比较多,所以这个月工资应该比以前还要高!”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的闰玉彩,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儿。闰玉彩告诉记者,她是滑县八里营乡祝庄村的农民,因家里负担太重被识别为贫困户。“我来这个厂两三年了,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还包吃包住,基本上不花什么钱,比我之前在威海打工还强。我在威海打工10年,每月工资5000多元,但在那里花销大,不管吃住,除去房租、生活费、交通费,基本上所剩无几,在威海打工十年也没有脱贫。”

  该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张仁增告诉记者,厂里像闰玉彩这样的工人还有很多,之前在外打工工资也不低,但存不下钱,生活依旧贫困。我们重点吸纳附近村庄的贫困户进厂打工,优先培训,优先上岗,“虽然工资没有沿海工资高,但我们免费提供食宿、接送、洗浴等服务,发到手的工资基本上能全额补贴家用。目前,已累计有547人在我们厂带动下实现了脱贫。”

  滑县下辖1009个行政村,148.8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全国率先脱贫的28个贫困县之一。金泰服装有限公司是滑县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成立于2013年6月,是一家集设计、裁剪、缝纫、绣花、印花、后整、包装为一体的大型服装加工企业。

  “公司成立之初,就积极探索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路径,形成了公司‘总部+卫星工厂’的发展模式。”该公司副总经理邵德民介绍道。该公司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探索在村庄建设“卫星工厂”,总厂负责设计、裁剪和后续整理、包装,“卫星工厂”负责生产加工。初期,公司投资建设了6家“卫星工厂”,每家“卫星工厂”一个标准化厂房、一条生产线,投资200万元至300万元,大多分布在贫困人口密集区,能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年生产能力50余万件,职工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年均纳税50万元左右。这种模式开启了滑县“总部+卫星工厂”产业扶贫新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由建厂初期的25人、30台机车发展成为现有员工3000人,下辖23座“卫星工厂”的大型企业。

  实践证明,“总部+卫星工厂”的产业扶贫模式接地气,得人心,效果良好。它的核心是三个符合、三个有利于,三个符合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较好地配合了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符合滑县人口大县县情;符合劳动密集型服装加工企业建厂标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当地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让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家里有田出不去的农村适龄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他们搭建了一个永久性的致富平台;有利于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每厂年均纳税50万元左右);有利于企业招工,破解了企业招工难的发展瓶颈。

  邵德民说,公司这种扶贫模式也实现了“三赢”:政府赢了,2019年,金泰制衣公司生产能力达700多万件,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为员工发放薪酬8600多万元,上缴税收1320万元,累计带动农户脱贫547人。村民赢了,门口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企业赢了,企业有了一支稳定并不断扩大的职工队伍。

  袁姗是金泰制衣公司一名车缝组长,她告诉记者:“我来公司已经9年了,现在每月工资能拿到四五千元。在这里,我不仅个人实现了脱贫,也见证了许多村民在这里实现了脱贫。公司就像是我们的家一样,我们很珍惜这样的工作平台,也很依赖这样的挣钱机会。”

  “总部+卫星工厂”产业扶贫模式的成功,得到了滑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此进行了广泛推广。当地政府鼓励企业建设“卫星工厂”,并通过统一征收企业自建的“卫星工厂”然后再租赁给企业使用的方法,减少企业投资压力,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带动贫困户就业,目前政府征收“卫星工厂”47家。同时,鼓励、支持政府融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参与服装产业发展,入股服装企业,共同发展壮大纺织服装产业。现已建设“卫星工厂”35家。目前,当地已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做好、做实,助力脱贫攻坚长效、持久,让广大贫困家庭真脱贫、脱真贫。

  谈及未来的发展,邵德民表示,公司现已与波司登强强联合,将在3年内持续扩大“卫星工厂”规模,总数将达到90座,让“卫星工厂”遍布滑县大地,为让滑县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贡献一份企业的力量。

  ■河南经济报记者 付三伟 孔凡哲

广告03
广告04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文章总数
1935
下载次数
3334095
评论总数
0
访问总数
337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