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绿钥匙” 打开贫困“锁”

拿着“绿钥匙” 打开贫困“锁”

2020-07-02 聚焦
广告02
我首个知识产权信托产品 在郑州发行

拿着“绿钥匙” 打开贫困“锁”


  6月30日清晨,太阳早早露出了笑脸。在位于兰考县S313省道东侧的国储林5号林区里,林区管护员老董已经戴上袖标,拿起护林工具,开启了一天的管护工作。在林区里,老董边走边看,不时拿出剪刀对林木修修剪剪,头上的大檐帽遮住了一边的太阳,却遮不住眼中的欣喜。看着一排排长势良好的树木,老董不禁感叹:“变化真大啊!”然后和记者唠起这片土地最初的模样来。

  老董,名叫董社会,家住5号林区附近,是兰考县兰阳街道五爷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老董家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他患有脑梗死,年纪又大,全家6口人,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种地,微薄的收入不仅难以维持日常开销,也难以稳定。

  “那时候肆虐兰考的‘三害’让老百姓深受其害。”提起兰考“三害”,老董说起了20世纪60年代的风沙,当时的兰考县城距五爷庙村还很远,村四周到处是沙丘、盐碱窝,粮食平均亩产只有100多斤。当时流传的歌谣就是“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劳动半年糠。”当时兰考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艰苦。

  国储林建设实施后,老董家3亩土地被政府流转,每年固定收益3600元。老董和老伴儿也应聘上了林区管护员,在责任区进行日常巡护、打扫卫生、除草等,每月每人有1000元的收入,这大大改善了他们家的生活面貌。2019年,老董家顺利脱贫。

  “我和老伴儿现在都在这片林子当管护员,离家近,工作不累,每天看着这些树木花草,什么烦心事儿都忘了,现在身体也比以前硬朗多了。”每当董社会谈论起自己的工作,言语中总是透着满满的自豪与感激,“当初这片林子刚种上的时候,村干部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来看林子。我一听觉着这事儿可以啊,既能赚钱还能顾家。一年下来,我和老伴儿的工资就有两万多元,收入有了保障。国储林就像给了我们贫困户一把增收钥匙,让我们家挣脱贫困枷锁,我以后可得好好干!”

  最近,老董又多了个“兼职”——为到国储林5号地的游人当导游。

  “原先啊,这一片都是沙丘沙坑荒地,种下的庄稼也长不活。现在都栽上树了,你看多美啊!这是泡桐、那是银杏、那是紫薇……”走在林间小路上,老董难以按捺内心的兴奋,边走边给游人介绍林子附近的变化,“别看现在这儿绿树成荫,以前环境可真是不行!兰考盐碱地多,挨着黄河风沙又大,要是再赶上春秋天刮风,黄沙满天飞,都看不见太阳了。”

  “咱习总书记都说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想到,我也沾上了生态环境的光。”老董“嘿嘿嘿”地笑起来,“现在这里都成兰考的旅游景点了,前来参观的外地游客非常多。一到晚上,这里的广场上更热闹了,有跳广场舞的、有打陀螺的,还有围着林子健步走的。政府可真是为我们做了件大好事儿,给老百姓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地方!”

  生态美、村民富,国储林变身“致富林”。据了解,国储林建设是兰考县稳定脱贫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举措。兰考县坚持突出兰考泡桐特色、服务产业发展、兼顾生态景观的工作思路,把储备林建设与城市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相结合,规划了环城、路网、黄河故道基地等三大储备林基地,即“一环两网三基地”,规划总面积11.9万亩,其中新造林7.8万亩、改培4.1万亩。项目建设5年,总投资12.9亿元。

  2018年,国储林项目落地实施。项目实施以来,国储林项目共流转土地7.02万亩,其中5501户1.7万名贫困人员土地流转6610亩,年均增收710万元。劳务用工参与贫困户500户2000人,年人均增收3866元。项目的实施,带动了5500户近1.9万名贫困人员实现稳定脱贫。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孔凡哲 焦飒 通讯员 赵兴慈

广告03
广告04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文章总数
2310
下载次数
4013381
评论总数
0
访问总数
405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