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平顶山市乡村经济换代—提档—升级新变化

喜看平顶山市乡村经济换代—提档—升级新变化

2020-06-02 聚焦
广告02
全省麦收过半 豫东、豫中地区开始大规模收获

喜看平顶山市乡村经济换代—提档—升级新变化


  5月27日、28日,平顶山市组织了“脱贫攻坚走基层 小康路上看变化”央媒省媒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对已经顺利摘帽的国定贫困县鲁山县、省定贫困县叶县的乡村经济发展和脱贫后的群众生活进行了基层走访。此次走访让记者对鹰城脱贫成效和乡村经济发展变革有了新的了解和认知,许多令人惊喜的变化让记者惊叹不已。

  鲁山县时下最流行的“自助农家小院”非常火爆,一院难求;寺沟村“多彩田园”旅游产业链条上,群众乘“东风”致富;香菇小镇产业链越来越完善,产值惊人;异地搬迁贫困户靠种植香菇发财,准备购车;许多农村留守老人在家门口香菇种植大棚内工作,月薪达2000~3000元……

  叶县的韭菜产业发展让尝到甜头的村民组团跟进,形成了乡镇产业合力;红色旅游链条不断延展,带领村民集体奔小康;龙泉乡千方百计吸引在外本乡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形成了年产值3亿多元的返乡创业园,五六年时间已有37家企业在该乡落户,乡镇年产值高达10亿余元;龙泉乡的家具、门业、菌业、蔬菜等产品远销海内外,乡镇用工工资最高可达每月万元。

  据平顶山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丁少革介绍:目前,平顶山市已经实现8.8万户、31.6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减幅达到95.24%;实现502个贫困村出列,减幅达到98.05%,国定贫困县鲁山和省定贫困县叶县如期脱贫摘帽,平顶山市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年底的7.8%下降到2019年年底的0.5%。特别是在贫困人口减贫方面,平顶山市年均脱贫5.3万人,是1994~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期间年均脱贫2.53万人的2.1倍,是2001~2010年第一个10年扶贫纲要实施期间年均脱贫2.2万人的2.41倍,打破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脱贫人数逐年递减的格局。

  平顶山市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得到解决;通过开展扶贫扶志行动,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少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正在变为自觉,脱贫光荣、共奔小康已然成为共识;通过建立“公益岗位+邻里帮扶”模式及可复制、可推广的“六步工作法”(制定方案-培训解读-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督促指导-总结评估),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高效推进;通过实施“三奖四免”,为助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增添双翼;通过探索“六权同确”,即扶贫资产实施所有权、经营权、管护权、收益权、监督权、处置权“六权同确”,切实维护扶贫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贫困户的合法权益,确保扶贫资产“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长受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健康可持续发展。

  鲁山县:乡村旅游产业档次越来越高 收益越来越好

  鲁山县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吸引着众多客流,该县团城乡寺沟村、花园沟村和四棵树乡黄沟村乡村旅游产业从最原始简单的农家院儿餐饮住宿经济逐渐提档升级,发展成庞大的旅游产业链,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展、旅游产品的日益完善,旅游经济飞速发展,“沟域经济”越来越活跃。

  【团城乡寺沟村“多彩田园”】5月的寺沟村,田园风光格外秀丽,蓝天白云下,荷塘与稻田里的葱绿让人流连忘返。

  据介绍,鲁山县团城乡寺沟村依托境内清水河流域自然旅游资源优势,聚焦“清水河畔三明珠”发展定位,对境内的民俗、农家院、观赏景点等旅游资源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整合提升、规范运营,打造出寺沟村旅游观光带,着力推动单日游向多日游、观光游向度假游、旅游途经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该村对藕塘进行改造,打造出集农耕馆、垂钓园、冬桃采摘园、樱花观赏园、刺玫观赏园和柳堤等于一体的“多彩田园”。同时,周边配套建设文化广场、爱心超市、儿童乐园、文化大舞台等。寺沟村的集体经济除了梅花鹿基地的收入和“多彩田园”的5万元租金外,还将鲁山县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投入邻村花园沟村的民宿项目,每年可收入5万元,总体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团城乡花园沟村民宿产业】2019年,团城乡花园沟村引进河南金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造民俗木屋群。该公司建造 “清水源山居”一期集休闲、住宿、餐饮、会客、议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民宿项目,已经建成运营。该项目采用花园沟村和河南金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运营的模式,花园沟村投入资金100万元、土地约3亩,每年给村集体带来利润10万元。2020年3月,花园沟村开始设计改造闲置老旧房10处,打造自助农家小院,提升花园沟村乡村旅游品质。

  记者在花园沟村看到,经过精心设计的民宿时尚干净,且富有山区情趣。正在改造的自助农家小院儿环境优雅,厨房、卫生间俱全,别有一番情趣。

  【四棵树乡黄沟村自助农家小院产业】四棵树乡黄沟村自助农家小院项目缘于2018年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当时按照相关要求,对农村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变成小微游园、花园、菜园、果园和停车场。但黄沟村却独辟蹊径,为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经驻村第一书记陈景玉和村“两委”研究,决定把村内部分闲置房屋进行统一改造,把原先的旱厕改造成了水冲式卫生间,配置了一些农村的老式家具陈设,把卧室布置得干净整洁,按照“本色不改、乡愁永留”的基本理念,在保留传统民居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活元素,既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又避免了大拆大建,丰富了废旧宅基地的利用途径,极大地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这是对废旧宅基地利用模式的积极探索。

  据陈景玉介绍,项目一期共投资近70万元,改造旧民居三处,分别为“静园”“雅园”“慧园”,目前已投入运营。项目二期已开始建设,预计投资85万元,现已完成3座木屋主体施工,可接待20余人的老村部和两所老房改造正在建设中,2020年计划再建设8个自助农家院,建成后将形成黄沟自助农家游12园。

  每个自助小院可同时容纳3~4户家庭、8~10人居住,每天租金在300~500元之间,迎合大众消费。小院配套基本生活和娱乐设施,提供厨具及米、面、油、调料等,游客可自己解决就餐问题,充分体验农家生活乐趣。

  在经营方式上,自助小院采取村集体自主经营及公开对外竞价承租等形式。目前黄沟自助小院已签约洛阳耕耘社,耕耘社每年向村里交纳7万元承包金。在带贫模式上,主要采取让贫困户在农家院务工,设立卫生打扫、修建花草等公益性岗位,并同贫困户签订农副产品收购协议,以此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目前,黄沟村的自助小院网络预订火爆,可谓一院难求。为了留住游客,该村还配套种植了休闲观光园,集垂钓、农业体验、种植、养殖为一体,游客可以体验菜园采摘、果园采摘等乐趣。

  【瓦屋镇香菇种植基地】在瓦屋镇香菇种植基地,记者采访了从贫困村——红石崖村异地搬迁到香菇园区从事香菇种植的李军坤。据他介绍,红石崖村在深山高处,山上常年缺水,非常贫困,政府便把村民搬迁下来,并帮助他贷款5万元发展香菇种植,目前李军坤已挣回了12万元,还了贷款还有部分结余。

  66岁的田莲花大娘近年来一直在香菇种植大棚内干活儿,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她说:“村里老年人只要能干活儿的都在这里干活,自己能挣钱,花着不但方便还能减轻孩子们负担。”

  据瓦屋镇党委书记陈永坤介绍,瓦屋镇香菇产业发展始于2016年,土桥村利用之前海关总署援建的大棚种植香菇,率先起步。经过不断发展,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瓦屋镇流转土地550余亩,统筹整合财政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1300余万元,建成食用菌产业园1个、食用菌种植基地11个、食用菌大棚1100余座,年种植菌棒837万袋,年产食用菌8370吨,产值达到8300万元,吸纳1160余人就近务工,其中贫困户381人,人均年增收可达2万元。

  瓦屋镇把财政资金建设的479座食用菌大棚,合理分配给全镇19个行政村,由各村将大棚租赁给食用菌生产企业,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确保每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实现全镇村集体经济产业全覆盖。

  目前,瓦屋镇正在以“红鹰创业工程”为载体,围绕打造“香菇小镇”的目标,打造“红鹰创业工程”孵化中心和土桥村、汤河村、楼子河村“红鹰创业工程”示范基地,该基地将形成集育种、种植、冷藏、销售、深加工、培训为一体的香菇经济产业链。

  叶县:乡村产业集群越做越大 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叶县任店镇5000余亩韭菜的种植规模令人惊叹,韭菜每亩年纯收入高达7000元,任店镇还成立了联村共建组织体系,把韭菜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整乡群众共同富裕;桐树庄村红色旅游经济更是令人惊喜,红色历史画卷将整个村庄包围,壮美感人;龙泉乡利用五六年时间,从一个边远的闭塞穷乡,发展成为一个吸引了近40家企业回乡扎根、带动1500人就业、乡镇年产值高达13亿元的富裕村。

  【仁店镇月庄村韭菜产业】在叶县任店镇久星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韭菜的育苗生产线、国内最先进的韭菜保鲜包装设备……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流转了2000亩土地,带动附近农户自发参与韭菜种植3000多亩,农户负责种植日常管理,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负责收购及统一销售,农户没有种植风险。同时,叶县政府为鼓励韭菜产业发展,还专门给农户买了保险,如遇意外,农户最高可获得每亩3000元保险赔偿,这让任店镇百姓可以放心跟着参与韭菜种植。

  在韭菜基地的宣传栏里,记者看到韭菜产业“3111”工程,规划建设3个园区、1个中心、1个场馆、1个孵化园。3个园区是:绿色韭菜种植园区、韭菜良种繁育园区、韭菜产业全链条加工区。韭菜健康食品产业加工园区里“韭菜精油”“韭菜色素”“韭菜汁”“韭菜酒”“韭菜泡菜”“韭菜挂面”等即将投产的韭菜系列深加工产品刷新了记者对韭菜的认知。

  【辛店镇桐树庄村红色旅游经济】桐树庄村是一个与大山为邻的村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诞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故事资源,叶县县委、县政府多方筹资100多万元在该村修建了红九军纪念碑,为缅怀先烈,该县将整个村庄统一改建成了徽派建筑,全村居民房墙上精美的红色历史壁画,唯美展现了红色历史,壮观独特的红色旅游吸引着游客不断来这里拜谒浏览,这里的农家院也随之生意火爆。2019年,该村以土地入股方式建成了叶县石龙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旅游项目,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开始运营,二期的玻璃栈道、滑雪场、漂流、丛林穿越等也在建设中。

  【龙泉镇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在叶县龙泉镇,记者看到了高附加值食用菌产业及“公司+基地+技术服务+回收”“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业态模式,这些业态千方百计地带动百姓致富增收。龙泉乡返乡创业园聚集了14家回乡发展的门厂,形成了独特的集群效应,带动物流、家具等产业不断壮大。

  “我是2015年经过乡里动员返乡开门厂的,回乡后,乡里在基础设施方面和工厂建设方面给予了极大帮助,让我的厂子顺利投产盈利。2016年年底,有十几家门厂纷纷跟着回来落户,形成了现在的产业园区。在家创业,厂房是自己的,各项成本算下来比原来的厂区还低,而且离家近,又能造福乡亲。” 龙泉乡门业返乡创业园第一人李小闯高兴地说。

  “我家因为老伴儿有病成为贫困户,光靠种地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去年我们村建了食用菌厂,我和丈夫就一直在这里干活儿,每月我们俩能挣5000多元,加上之前的7亩多地租金五六千元,我们家彻底脱贫了,今年家里添置了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龙泉乡草厂街村64岁的贫困户武敏高兴地说。

  “我们主要种植广东菜心和芥蓝,产品销往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一期流转1200亩土地,投资1600万元,产值在1800万元左右,村民们有土地租金,还可以来这里务工挣钱。”龙泉乡绿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在绿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广东菜心蔬菜基地,采访团惊喜地看到:广阔的农田里,蔬菜嫩绿,现代化的喷灌设施喷出的水务让农田活力四射,几十名农民正在采摘广东菜心,他们多来自贵州和广西,若夫妻俩在这里干10个月,过年可以带回家15万元的收入。(河南经济报 记者 吉娜 )

广告03
广告04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文章总数
2053
下载次数
3549588
评论总数
0
访问总数
3588281